学术分享 | 网络社区领袖是如何产生的?

图片

在既无层级化组织,也无明确分工的情形下,网络社区的成员是如何协作,乃至于创造 出如维基百科这般浩瀚的知识泉源?一项新研究探讨了网络社区里的领袖是如何逐渐崭露头角的。该文指出,希望利用网络社区领袖影响力的公司,想要找出这些领袖并不是件简单的事,过程可能比预期的更复杂、更困难。

本文根据Kudaravalli教授的访谈和他与Samer Faraj和Molly Wasko合著的《网络社区的知识协作领袖》(Leading Knowledge Collaboration in Online Communities)一文撰写。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前请联系HEC Paris。

 

图片

Sri Kudaravalli

2009年加入巴黎HEC商学院,在信息系统管理和社会媒体与创新系授课

维基百科、Linux 操作系统和其他类似的成功故事,证明了网络社区令人难以置信得强大。Kudaravalli教授致力于研究信息科技对大规模的分散式知识协作的积极影响,他说道:“开源软件的日新月异创造出了神奇的产品,足以与那些拥有数以万计员工的老牌软件公司所研发出的产品相媲美(某些人甚至认为更胜一筹)。”毫无疑问,网络社区可以成为惊人的知识创造源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热忱于在此分享摄影诀窍或是分享其他技术类爱好秘诀、将书籍数字化、甚至协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绘制火星上的火山口地图。各大公司热衷于藉助这些网络影响力来开发自身产品。 

 

2013 年,市调公司佛瑞斯特(Forrester)的报告指出,过去三年期间,客服网络社区的数量增加了 25%。

探讨网络领袖网络社区成员散布全球各地,在不具备正式的管理控制架构情况下,为何还能运作得如此成功?传统组织依赖层级式组织和其他管理控制机制运作,而网络社区则是自愿性组织,架构松散,依靠自律管理。有些观察者将网络社区 称为“无领袖组织”。因此,当Kudaravalli教授和本文另两名作者Samer Faraj和Molly Wasko着手开展这项研究时,网络社区是否存在领袖尚无定论。之后,其他学者发表的研究论文陆续提出 了一些相关的洞见,例如成为领袖的那些人是如何从网络社区的外围进入核心的;而Kudaravalli教授和同事则勾勒出了一套关于网络社区领袖的整合架构。

图片

根据传统领导力理论,领袖的角色包括指派工作和维系关系,另外还有一些研究显示,影响力大的成员在组织架构里占据中心地位。因此,本项研究的初衷就是要印证这类理论是否也适用于网络社区。收集资料时,他们针对编程技术网络社区的用户进行了调研并分析了他们的在线留言,进而对众多网络参与者眼中的领袖人物行为(behaviors)及其在网络组织中所占据的结构性位置(structural position)进行了分析。

领袖是专家级的贡献者(contributor) 三位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领袖之所以能确立其地位,主要是因为其执行任务时所展现出的行为。通过回答他人问题,从而贡献知识,有时与网络成员们分享程序码,有时也会针对技术问题给予个人评价。成员在社区中的资历和参与度与其领袖地位呈正相关,但和提问的次数则是呈 负相关,这表明提供答案而非提问的人比较可能成为领袖。研究人员也对道别、感谢和个人趣闻等社交信息的发布次数和频率进行了评估——这些信息代表了在网络社区里的社交能力,研究结果显示, 社交能力不如知识贡献来得重要。但是,Kudaravalli教授提醒,不要因此就遽下定论,认为社交能力在任何的网络社区里都不重要,而只能解读为:在所研究的技术分享型社区里,社交能力不如知识贡献重要。Kudaravalli教授解释,在类似的编程技术论坛里,问题往往只有“对”、“错”两种答案;而在社会支持或政治行动网络社区里,具影响力的成员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行为可能更受重视。

领袖有较好的人脉连结三位学者使用结构研究法(structural approach) 来对他们先前使用的行为研究法(behavioral approach)进行补充,在运用结构研究法时,他们通过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即人们可以通过人脉获取资源的概念)视角进行分析。在传统的线下机构里,担任关键职位的成员可以凭其职位游走于互不关联的群组之间,由此获取信息并利用该等信息与他人交换,从而建立自己的领导者地位。研究人员想探索在网络世界里,人们是否可以获得类 似的优势。毕竟,在知识协作的社区里,信息具有关键的重要性。而在网络里给不相连部分的人“搭桥”,就有从中套利(arbitrage)的优势。

图片

研究人员对网络社区中的问答关系进行了观察,并以此为依据描绘出了一个关系网。他们发现,领袖地位与结构性社会资本紧密相关。但Kudaravalli教授说,他们的研究无法分辨领袖级成员是因为具有领袖特质才建立起了自己的结构性地位(structural position),还是反过来——因为他们拥有了结构性地位,才展现出领袖特质。他和同事发现:假使重要的核心成员既贡献知识又展露了社交能力,被认定为领袖的可能性就会大增,两者之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他们还发现领袖的数量集中度比预期的要高,几乎每1,000 名参与者里,仅有42人被认定为领袖。而被他人公开称为领袖的次数达9次或以上的人数就更少了(仅有8人)。

 

  管理层运用实例 

图片

对一家企业而言,网络社区对产品的市场接受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因此网络社区成员发表的意见,可以为产品研发提供宝贵的参考。这就是有些公司例如微软,纷纷尝试与最活跃的网络社区贡献者(contributor)合作,请他们在专题论坛上谈论其产品的原因。

据此Kudaravalli教授表示,“最有价值的专业人员”是企业竞相奖励追求的对象。但是假如公司仅依据例如信息发布次数此类标准来确定人选,就很有可能找不出“最有价值的专业人员”:因为这些网络社区的领袖不是一眼就能看穿的。他说:“领袖通过多种方式产生,在结构性地位和行为表现的相互作用下脱颖而出。”他也提醒企业,识别网络社区领袖旷日费时,“领袖必须符合特定的标准——首先,成员必须认识他们,认定他们是组织的一分子。”最后同样重要的一点是,当市场营销人员试图 锁定社群领袖想要将他们变成自家产品的代言人时,要小心别中回马枪, 适得其反。被大公司认定为领袖贡献者固然好处多多,但若在其他网络社区成员眼中成了大公司的传声筒,很可能对他们的信誉造成伤害。因为网络社区领袖之所以受人尊重,部分原因就来自其独立的判断力和个人专长。因此他总结道,公司最好不要过度干扰网络社区领袖形成的自然程序。

 

 研究方法

图片

针对 Usenet( 最早的知名网络社区之 一)上三个专门讨论数据库和编程技术问题的新闻讨论组,三位研究人员收集了在 50 天期间内的 6,709 则张贴信息,分析了这些社群里的沟通网络结构和张贴信息的内容并将之分门别类。例如将社群行为区分为社交行为和知识贡献,然后经由电邮发送问卷给每一组的 976 名参与者,请他们指出自己眼中的领袖。

当下,网络社区领袖最为著名莫过于“KOL(Key Opinion Leader,核心意见领袖)”,这被视为一种较新的营销手段,极大发挥了社交媒体在覆盖面和影响力方面的优势。不过,从本质上说这种营销其实比较古典,人类总是希望通过他们仰慕和崇拜的对象,获得建议和灵感。通过那些在特定领域拥有影响力的人物,让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和受众建立联系,并且保持互动。

如果运作良好,这种营销可以给推广计划带来可信度,增强品牌属性,获得潜在客户。 如果出现纰漏,会让受众感到被强迫、不协调,甚至弊大于利。除了营销,热点事件中也不乏他们一呼百应的身影,有观点认为这类群体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时事的舆论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