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分享 | 提升创造力,同学科与跨学科互动

 

创造力如何产生?Kevyn Yong 的研究,藉由剖析创造过程里的心理机制,扩展了现今 对创造力的了解。创造力不仅关乎新信息的创造,还要具备“建设性争论”(constructive controversy)和“对他人胜任力的信任感”(competence based trust)。在此等前提下, 同学科的互动(same-discipline  interactions)会比跨学科的互动(cross-discipline interactions)更具有创造力优势,因为精通产生新知。

本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前请联系HEC Paris

Kevyn Yong

HEC Paris 管理学和人力资源系教授

为工商管理硕士学生开设组织行为与创造力课程

一般认为跨学科互动促进创造力,因为跨学科的环境可以使组织成员有更多接触新知识的机 会,使各种观念得以跨界融合,从而产生新观点。顺着此一逻辑推演下去,人们就会认为同学科互动不易激发创造力。Kevyn Yong 对此一假设提出质疑,决定研究在跨学科网络里同学科互动对创造力产生的影响。他提出一个新的观点, 即:创造力根植于另外两个机制——“建设性 争议”以及“对他人胜任力的信任感”——进行了论证,并说明在这两个机制兼备的情况下, 同学科网络更具创造力优势。

 

1. 创造力的定义

自1980年代晚期起,学术界为创造力所下的定义一直是:融合原本互不交集的知识(non- overlapping knowledge)来产生有用的新知。创造力的产生可以分解为两个阶段:首先收集新观念、知识和流程,然后将之与既有的“旧” 观念融合,产生新的思考方式和新的做事方法。这个定义注重的是互不交集的知识,引领学者将大部分的心力放在研究跨学科的互动。

其研究旨在证明:与不同专长领域的人互动,有助激发创造力。这类的互动使人们开阔自己,吸收更多不同的观念、知识或流程,促进酝酿创造力的第二阶段的进行,也就是新旧观念的融合。但并非所有的跨职能团队(cross-functional teams)就一定具有创造力:人们往往会聚焦在所有讨论者耳熟能详的事物上,心理学家称之为“常识 效应”(common knowledge effect),该效应会导致人们刻意避开可能演变成争论的话题。同样地,大家都有过跟真正充满创造力的同事讨论的经验。

一般人常见的误解是: 误以为同学科专家所分享交流的是完全相同的知识。

 

2. 催生创造力的其他要素

Kevyn Yong 的创造力研究证明,引爆创造力的过程中,起到作用的除了非交集的知识的融合之外,确实还有其他因素。仅靠融合非交集的知识不足以产生创造力,非交集的知识的融合提供了创造的潜能,但创造出的新知是否能得到推广,取决于两项心理机制(psychological mechanisms):一个是培养人们欣赏并关注差异的能力,另一个是帮助人们感知到种种差异。

  • 建设性争论:建设性争论的定义是“能自在 地和他人公开讨论自己的想法,并且自在地对 他人的想法提出批判性观点”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们愿意讲解自己的观点,并且不会 对别人的提问感受到威胁。在建设性争论的情况下,参与讨论的人对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估处之泰然,因此不会有人际冲突,也不会有人身攻击。建设性争论的心理模式使得人们得以 专注在讨论的议题上,将注意力放在想法、信念和经验的差异上。这有助于讨论聚焦在非交集的 知识,也就是创造力的潜能上。

  • 对他人胜任力的信任感:创造力第二个极其重要 的机制是对他人胜任力的信任感,其定义是相信其 他人具备相关的专长和知识。相关学者已经证实, 创新过程中,是否能吸收他人想法取决于信任的能 力,当信任感是建立在胜任力的基础上时,人们更容易察觉到新想法的可用性。

 

“当科学家觉察到,彼此互不交集的想法其实非常有用的时候,他们就会愿意进一步思考,如何将这些互不交集的想法融入到原始的概念中,从而催生未曾想到的新可能和新观点。” 同学科关联(SAME-DISCIPLINE TIES)的创造优势。

—— Kevyn Yong

 

一般人常见的误解是:误以为同学科专家所分享交流的是完全相同的知识。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人的知识或兴趣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同一领域的两位专家之间也会有互不交集的知识,但这是一 种更深入、更不外显的非交集知识:一种隐性且复杂的知识。

同学科与跨学科互动的差异在于知识交流的层次,当和不同学科的人交谈时,会停留在基础信息的层次上;相反地,同类专家之间的互动有可能产生更精确和丰富精彩的对谈。非交集的知识可由同学科和跨学科这两种互动产生。此一新发现加深了我们对创造过程的了解,超越了关于“非交集知识融合产生创造力”的固有观念,证明了同学科关联(same-discipline ties)同样可以促进创造力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