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C学术分享|强化沟通桥梁,构建创新思想

图片

从历史角度而言,社交网络的研究已经表明:跨组织边界沟通互动能更有效地利用知识;和局限于自身单位的沟通互动相较而言,能产生更多的创新思想。尽管前述研究结果可能非常有道理,但马尔科·托尔托列洛的研究点出了跨组织边界沟通理念一个微妙的关键,他发现了前述理念的根本性局限。

本文节选自对Marco Tortoriello的访谈,以及其文章《整合跨界知识:齐美尔关系在酝酿创新思想中的角色》(Integrating  Cross-Boundary Knowledge: The Role of Simmelian Ties in the Generation  of  Innovations,与大卫·克拉克哈特合著),在《管理学会期刊》(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发表。

 

 图片

Marco Tortoriello | 巴黎HEC商学院 战略学教授 

卡耐基梅隆大学(美国)产业行为学(Industrial Behavior)专业博士学位

 

Tortoriello教授的核心理念:

  • 跨组织边界(Across Organizational Boundaries)进行知识共享非常重要,但这既非易事,也不足以百分百产生创新。

  • 建立稳固的跨组织边界联系对于高效沟通和协作至关重要,且第三方的参与对创造此等稳固环境也是不可或缺的。

  • 网络关系无法刻意建立,但鼓励和支持建立关系网的职业经理人可期待从中获利。

图片

实际上,富有成效的跨界交流理念是基于一个重要的假设:不同专业技能和背景人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是容易的。然而,知识共享并非易事,在高度专业和多元化的知识领域里共享知识更是困难。跨界沟通互动无疑是形成新理念的有效方式,但是将新理念转化为夯实的创新思想,还需更多工作。

 

创新的挑战

高科技公司研发部门的研究表明,不同产业领域的各种管理人员不断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具备多元背景和技能的专家之间的知识流通并不是毫不费劲的。专家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是困难的,一定不能将其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跨组织关系或“桥状关系”是产生创新理念的第一步,因为组织各部门多样化知识的汇集为新理念的产生提供了丰饶的土壤。然而,能够想出新点子和做到执行新点子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在专业领域涉足越深,越是难以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和他人共享知识。专家在向“非专家”或其他领域的专家传递他们的知识时,经常感到很辛苦。他们遇到与专业语言相关的障碍,并经常因误解而浪费时间。公司的某个部门可能存在某个问题,另一个部门有解决方案,但是二者往往不能对接。

图片

掌握不同复杂知识的人员之间要形成有效的交流,需要打造共同的语言和共识。这是无法绕开的一步,打下这一稳固的基础后,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确保所交流的知识切实得到使用。对于掌握互补知识的跨界者,应当使人们能以便利、广泛、持续以及密切的方式去接触到他们。在交流过程中,必要时可能会需要先把沟通的进程放下,以便投入测试工作,去验证一个有前景的创意,但是之后人们必须重新建立与跨界者的联系,继续之前的知识交流。

第三方的参与解决交流问题后,有效的跨界交流的关键要素与参与人数和其参与程度有关。来自组织不同部门的二人要擦出创新思想的火花,可能只要建立一定的联系或沟通的桥梁就足够了,但在找到创新的点子之后,要落地实施就可能难度更高,需要投入更多努力。组建网络最少需要三人,而且三人组比简单的二人组明显更稳定。

为了达到最大成效,二人组关系应当嵌入三人组结构中,因为后者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更稳定的环境, 有利于知识共享关系产生实效。

  • 假设,现在来自组织另一部门的一位你不认识的人请你帮忙,多数人会想,为什么要把时间和精力耗在陌生人身上?如何保证求助的人会善用分享的知识?

  • 再假设,你收到同一个人的同样的请求, 但他/她是经由共同的熟人介绍来的,结果会完全改观。警慎、抵抗和冷漠立即让路于信任、合作愿望以及对潜在共同利益的关注。第三方扮演制衡的角色,并且消除一对一交流中的对峙僵局。

此时,三方之间自然会形成共同的语言和共识。知识得以验证、交流,并以有益的方式形成。

 

建立各种关联,酝酿创新思想

实际上,像社交关系和社交体系这样的网络是无法刻意设计的,管理人员不能“强迫人们”去进行高度专业化知识的交流。但是,他们可以制造合作的机会,并支持有效的沟通。

人们之间的关联(ties)通常基于兴趣和需求自发形成。但是,管理人员也可以专门从不同研究室或部门调配人员,组建跨部门的研究团队。尽管在同一部门内组建团队更为容易,但是从其他部门吸纳人员将会带来新鲜的知识,以及接触深层知识的不 同路径。新颖、多元和多角度的视野将增加创新思 想诞生的机会。

图片

因为人们需要学习如何从彼此的知识中获益,企图从网络关系中获取成果耗时甚长。管理人员可以监督跨组织交流,但他们需要多点耐心,并要意识到自己应当扮演支持者的角色,而非主动干预、人为塑造此等交流。研发人员分析的对象涉及欧洲、北美和亚洲的研究室,但是托尔托列洛和克拉克哈特并未研究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整体而言,跨组织联系或桥状联系具有很好的前景,能大幅提升创造力,前提是同时要考虑到创新等式的第二部分:通过第三方的参与,来稳固并促进互动交流。

 

从研究室到职场  

在知识高度专业化的领域,以下是最具决定性的几项因素:

  • 从不同的组织部门配置胜任的项目组成员;

  • 鼓励项目组成员和有共同兴趣的熟人联系交流;

  • 形成共同语言和术语,以克服沟通障碍。

要知道新颖的创意只是起点,让创新真正落地、开花结果需要时间和资源。

 

  研究方法 

在在2005年和2006年,马尔科·托尔托列洛与大卫·克拉克哈特向一家大型跨国高科技公司收集了关于其研发部门关于知识共享的自动网络数据。他们以专利的产出作为创新评估标准,调查了分布在欧洲、美国和亚洲的16个研究室的276名研究人员。

研究表明跨组织交流本身并不足以产生创新思想,也不足以促进创新;富有成效的关系同时也有赖于网络结构来保持交流的稳定性,并克服不同背景人员在交流知识时遭遇的相关挑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