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CAC 卡纳设计,微信公众号 ID:cacdesigngroup,作者CAC
Je danse donc je suisBrigitte Bardot - Brigitte Bardot
长久地浸泡在法国文化中的Lucie,浑身散发一种迷人的艺术气息,不经意间,显露在她的经典小黑裙上,精致妆容上,以及优雅自信、轻松洒脱的谈吐上。
此次首次接受家居行业媒体采访,曾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下足迹的Lucie,兴趣盎然、侃侃而谈,对时尚和家居有着天然灵敏的嗅觉。
曾在欧洲游学,Lucie发现欧洲人对居家生活颇有想法,有独特的自我风格,或简约,或繁复,或用色彩搭配出不一样的美感。在科隆,邻居家一整面红色的墙,给Lucie留下深刻印象;而在法国,以色彩和材质取胜的方式,改变了她对生活品味和积累的看法。
此外,让所有人都觉得纳闷儿的是,对时尚了若指掌的Lucie,却创办了看似与之关联不大的美食公众号,以自己独到的审美和品位,从美食中领悟不一样的幸福感,并在餐饮领域小有名气。
Q: 看过世界之后,想以什么样的状态生活?
L: 我曾在法国学习工作,去过40几个国家,学生时代也在曼彻斯特、科隆、新加坡、旧金山各住过两三个月。
生活中,我会不由自主地去找法国痕迹,比如到上海的前法租界,或是去摩洛哥、越南过法国生活。越南比较独特,有很多中国青花瓷、画有红蜻蜓的茶具,加上一些法国遗留下来的元素,我也很着迷于这种东西方融合的风格。
想象中,在上海,家该有的一个fusional(融合)多元的样子。我对家居的用色是很大胆的,就像法国人的配色,很敢用色,比如说绿色和紫色,粉灰和粉红色,配起来就是很好看。
Q: 如何装点生活?
L: 我最近喜欢一些金色元素以及巴黎灰,因为我对法国比较有感情,法国人对于灰色把握的很高级。比如说迪斯尼乐园,在中国、日本、美国,都是一个固定的颜色,但是在喜欢灰色调的法国,迪斯尼就呈现一种粉灰、粉蓝色。如果我在一个法国公司上班,我会多穿灰色系的衣服,擦灰色眼影,彩度就会不太一样。
亚洲人比较容易有集体的价值观,但是欧洲人很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对于美感也有不同的判断。法国人、意大利人、德国人或是北欧人,餐桌上不见得有多么昂贵的事物,但是颜色搭配的氛围,让你觉得很神奇。
我认为能在跳蚤市场,或在很小的预算里发挥最大的美感,不管流行、不管品牌大小,这才是最厉害的,当然这需要很大的自信。
Q: 生活的品味源于什么?
L: 当人们衣食足之后,就会在经济许可的范围内,找出一个过得更好的生活方式。这需要大量功课、需要阅读,以及丰富的人生经验,所以每个人表现出来的态度跟状态都不一样。比如即使是我的猫,也会在家里找一个比较舒适的角落休息。
生活品味不在于价值,不在于品牌大小,在于自己找到一个舒适的状态,别人认可最好,别人不认可也没关系。不太需要外在的品牌去支撑自己,自己就是自己。
在就读HEC Paris商学院(欧莱雅集团CEO Jean-Paul Agon、开云集团创始人François-Henri Pinault以及法国总理和总统等都是该学院知名校友)时,我的教授曾说,其实一些注重工匠精神的品牌,很多大众不知道,也不想让大众知道,只要厉害的圈层知道就好。
所以,我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奢侈品盲从者了。买好的东西,也买便宜的东西,在淘宝上买东西,也去古董市场买东西。有朋友要离开上海了,我也会去他家“捡”东西。我享受把不同来源的东西放在一起,搭配出不一样的美感。
Q: 生活和时尚有哪些关联?
L: 时尚和生活紧密相连。我会将所有看到、学到以及工作上接触到的时尚,运用到生活中去。
比如有个编辑朋友去了香奈儿设计师Karl Lagerfeld的书房,有一整面的书架,但书的摆放方式很独特。我想,如果我有一面书墙,也可以那样摆放。
最近在法国家具店买了一个金色蛋糕托盘,我觉得金色托盘上放青色与紫色葡萄应该挺好看,就买了葡萄并很自然地摆上,事后,才想起巴黎香氛品牌记者会上曾做过类似布置。
我觉得很多事,比如说餐桌上的摆设,这些都是有迹可循的,它代表你的人生,经历过怎样的旅程。
> Karl Lagerfeld的书房
Q: 为什么很多人称你为“文艺青年”?
L: 小时候喜欢一些跟同龄人不一样的东西,对文艺很感兴趣。从六年级开始,就突然自主听起古典音乐,看台湾《音乐月刊》,定期到CD店买CD,认真听每一首乐曲,之后就开始查音乐字典搞懂专业词汇。像adagio(柔板乐章),很悠扬,为什么用“悠扬”这个词语,就像香料一样,让指挥更能体会作曲家的用意。
我最喜欢盲猜古典音乐曲目,去全世界拜访踩点音乐厅和歌剧院。我还看了大量电影和百老汇音乐剧,喜欢学乐器和画画,当背包客去不同地方旅行。
Q: 为什么创立美食公众号?
L: 我对于吃这件事,非常热诚和好奇。
创立以法式生活和美食为主的公众号(Luciechicgourmet),其实是想念曾走过的人生和与好朋友们的回忆。
到什么地方我就吃什么食物,可以去吃路边小食,也可以去高级的地方。我很喜欢去菜场,去我家附近的菜场跟那里的阿姨叔叔聊天,然后问他们怎么挑肉啊?菜怎么煮?到哪里就吃什么,是一个认识当地风土环境的机会。
> Lucie烹饪的法式菜肴
Q: 为什么偏爱法式生活?你对法式餐饮的理解是?
L: 我断断续续在法国待了些时间。即使不在法国,也常紧密地跟法国人一起工作,曾经还被送回法国西南部总部工作。在法国西南部待了三个月,乡下生活无聊。每天下班,拿着公司给的30欧元餐费,开着车跟着米其林指南,在各个小村庄找餐厅。每天的前菜都是从生蚝和鹅肝开始,然后是各式各样的鸭胸、鸭腿、山禽和内脏,配当地不贵但好品质的酒。所以我对法国西南部的饮食和味道抓得很准。
我在公众号写过油封鸭(法国经典菜色),公开了一个秘密:上海的厨师几乎没有人用真正的鸭油做这道菜,因为成本太高,而是用一般的油或是橄榄油,那味道就不对了。味道不对,回忆就不对了。
> Lucie烹饪的法式菜肴
Q: 在上海,怎样延续你的法式生活?
L: 因为我曾读法国学校,有些法国朋友和同事的聚会,知道他们喜欢去哪里。当需要有仪式感的时候,我会去黄浦江边,比如Maison Lameloise、Mr. & Mrs. Bund和Jean- Georges。我更常去更轻松点的Villa Le Bec 、Le Salon de Joël Robuchon、和一家法国人开的小餐厅叫Le Saleya。Luneurs和Pain Chaud面包店也是我常去的。
我来上海渐渐地知道,花园饭店以前是法国俱乐部;上海科学会堂原是法国公校。一个法国社团的领导者告诉我,新华路的外滩花园酒店新华花园,就超像法国,里面有大壁炉,他最喜欢去那儿找寻法国回忆。如果你去日本留学过,有时候你会需要吃拉面,需要用日本的铁器回味当年,很多在纽约读书的人也是。到哪里都会想起你曾经居住过,或你曾经的人生,不知不觉过起像以前经历过的生活。
与Lucie相遇在
探寻美好世界的灵感之路,
品味全球经典时尚,家居,餐桌艺术,
所有器具颜色就仿似舞台上的道具,
每一件都是有情趣的,
每一件也都在讲着故事。
那些椅子、托盘、碗碟、水晶杯具、
普通的树叶花朵、设计独特的烛台,
为我们增添一份生活的乐趣与意义,
让生活这一个永无止境的思考变得更加充实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