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H.06)
FEIDA Consulting创始人、HEC 校友
▐ 背景介绍
李春燕,中欧飞达咨询公司创始人,2001年毕业于北大法语系(辅修国际经济),巴黎HEC商学院校友,赴法十八年。迄今为止著有两本法文书:“Réussir sur le marché chinois”《决胜中国市场》(由吴建民大使、法国地中海俱乐部集团总裁 Henri Giscard d’Estaing先生作序)、以及自传“Cyrano, Confucius et moi : une Chinoise à Paris”《西哈诺、孔子与我:人在巴黎》。她在中法两国拥有超过十五年的战略管理咨询、市场营销、商务拓展以及国际项目管理的经验,曾多次作为嘉宾被邀请至法国的主流媒体电视台(2台、5台、24台、Arte、BFM TV、TV5 Monde等),参与有关中国主题的讨论。她也曾经是法国知名经济周刊 La Tribune(论坛报)“中国视角”专栏的撰稿人,也在法国一线媒体(世界报、费加罗报、回声报、挑战杂志等)发表过多篇关于中国经济和创新、中法商务和关系的文章。
#1
爸爸的书房:梦开始的地方
每一个年轻的追梦人,都藏着一个遥远的童年。从这里,他们最初的世界生根发芽,破土而出。
对于春燕来说,所有关于大千世界的想象起源于爸爸的书橱。七岁那年,她有一天从学校放学回家,手中拿着一本从同学那里借来的“三毛流浪记”画册。父亲看见了,问她:“你喜欢这本书吗?”她回答:“很喜欢!”父亲说:“你不用向朋友借,我的书橱里就有!”
在这之前,她从来没有真正注意过父亲隐藏在一间屋子角落里的书橱。父亲带她去看,她惊呆了:满满的书籍、杂志、小人书……在她出生的乡村,拥有这样一个书橱是件非常罕见、甚至有些奢侈的事情。父亲是木匠,通过研究书籍自学而成,他的技艺在当地备受肯定;而母亲则常在田间和家中忙碌。父亲之前一直是位优秀的学生,却因为十年动荡而未能获得继续读书深造的机会。不过,他对于书籍的热爱从未褪却。
自从发现了父亲的书橱之后,父亲的爱好很快变成了春燕的爱好。她着魔般的被阅读吸引住了。只要手中有书,她的身心就会完全沉浸于另外一个世界,经常听不到母亲喊她上桌吃饭的声音。甚至于在餐桌上,她还继续一边吃饭一边读书,一刻也不能停止。阅读带给她无限的快乐:除了中国文学,她第一次接触到了外国文学:《悲惨世界》、《简爱》、《呼啸山庄》、《蝴蝶梦》、《童年》……其中她最爱的是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主人公在多年的隐忍和坚持后,终于完美复仇获取了最后的胜利,似乎已经向她证明:只要足够勤奋、足够坚韧,就可以成功!
时光飞逝,偌大的宇宙中智艺无穷。方寸之地,却有足够的愉悦和惊奇。她很想知道,世界是否真如书中所说的那般多姿多彩、变幻万分。
#2
从农村走出:读书改变命运
春燕从小生活的农村隶属于江苏南通市下的一个县级市:通州市。这里虽然属于典型的“鱼米之乡”,但彼时的人们的思想却相对比较闭塞。当时许多村民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觉得女孩子读太多书没有用处,而很多女孩也早早结婚生子。从小好强的春燕,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人生设定,她发誓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
比起那时周围一些村民对于女孩读书的看法,父母在这方面有着迥然不同的态度:他们支持女儿似乎与生俱来的上进心和赢取人生的野心,并鼓励她为此付出实际行动。每年春节前,她和父亲都会进城采购过年年货。两人骑着两辆自行车,扬起的灰尘掩盖不住他们的温馨对话。“女儿,人活着能有梦想是件非常棒的事情。永远都不要放弃你的梦想!”父亲说。父亲也曾经和她强调过,“只要你有能力一直上学上下去,我哪怕砸锅卖铁都要供你上学!”
父母的辛勤劳作、奉献精神以及对于自己学业无条件的支持,让仍处于孩童时代的春燕,内心充满了感动与斗志。她绝不可以让父母失望,也不可以让自己失望。她也早早的在学习上展现出了强大的天赋,从幼儿园开始就开始拿下各种奖状,直到家中厨房的一面墙都给糊满。进入小学和初中后,她也一直在班级上稳居第一;凭借着刻苦的努力,她顺利考上了通州最好的高中。在高中,她依然保持一贯的勤奋作风。进入高三最后一个学期,她在全通州市的会考中拿到所有文理班的第一名;而她在心中已经将北大视为志在必得的第一目标。要改变人生命运,要去发掘童年时期读到的大千世界,她别无选择,也充满了斗志。
早晨,她第一个到达教室,因为太早以至于楼房还没有通电,于是她点燃蜡烛温习功课;三餐则尽量在十到十五分钟之内解决;中午只休息十分钟,再用凉水彻底惊醒自己;每晚只休息五个小时。在强大的内动力的驱使之下,她一点都感觉不到疲倦。
她像打了鸡血一般,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在所有科目中,历史是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于是她就对历史书本的每一页进行强记。到最后,她已经可以做到在脑海中,随意翻阅历史课本的每一页。
在几次通州市的高考模拟考试中,她一直保持全市文科第二的成绩,但第一名一直在换人。对于即将要填写的高考志愿,她也已经作了自己的选择:北大西语系的一个主修法语文学、辅修国际经济的专业。不久之后,南大的招生老师来到学校,向她抛来橄榄枝,直接提出如果她报考南大的法语专业,可以给她加分。思考了一个晚上之后,她最终婉拒了南大老师的好意。对于她来说,心心念念的梦想,永远不可以放弃,否则会有终身遗憾。
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之前所有的付出,在这一刻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而命运的第一个转折点,从此真真切切的打开。如同台湾作家简嫃在自传体散文“荒野之鹰”里所说, “那些喜忧苦乐全不计较,也无须保存,我知道自己又要去陌生地方从头开始,就像过去每个阶段,命运交给我一张白纸一样。”
从未出过远门的春燕,带着自己这本崭新的空白书籍,在父亲的陪伴下先到达南京火车站;然后她一个人带着一只沉重的木箱子和一个硕大的行李包,坐着吱呀作响的绿皮火车,一路摇到了首都北京。
#3
从北大到HEC:人生的两大转折点
刚来北京的那个秋天,她感受到了许多不适应。首要的冲击就是从农村到城市的心态的转变,她见识了从小在家乡没能感受过的新鲜和压力:周围群英荟萃,北大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她不敢松懈。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她在不同的教室间穿梭,拿本子占位置自习,晚上学习到图书馆关门才离开。除此之外,她从来没有想象过:法语可以如此复杂!在这门优雅的语言背后, 是让人极其头痛的词语阴阳性、动词变位、发音……正所谓:美丽的玫瑰都是带刺的!
几个月后,她逐渐适应了新环境,还认识了不同院系的同学。课上有名师教授,身边恰同学少年,而三角地的传单也把她带向了一场场大师级别的讲座。兼容并包的北大,为年轻的春燕带来了更加宽阔的视野、更多的自信与平和心。而那些真正的大师身上的品性、谦逊和人格魅力,也触动着她、启迪着她。也许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她内心深处的理想主义再次被唤醒,她对精神交流的要求变得更高。在她眼里看来,这个世界上最性感的,不是美丽或英俊的外表,而是具备深度和高度的思想。
△春燕在北大
2001年夏天,她从北大毕业,开始在一家中法广告公司正式工作。身边很多同学都前往美国或法国留学,而她又刚和初恋男友分手,突然之间感觉非常孤独。为了节约成本,她最开始在离公司不远处的郊区,租赁了一户农宅内的一间屋子,与房东和其它几位租户共享一个清净的小院。院里开满了月季花,但生活并不方便也不够舒适。房东是位年逾花甲的本地老人,体谅她独自一人北漂的辛苦,会时不时端一碗鸡蛋汤面送给她。在这些平凡的日子里,普通人的善意给了她很多感动。而她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崭新的梦想:前往法国,在法国排名第一的商学院——巴黎HEC商学院——继续学业。
不久以后,她换到离公司更近的城里居住。工作之余,她开始联系在北京的多家翻译公司,其中好几家成为了她的固定客户。这个时候她还没有能力购买个人电脑,于是经常在下班后去网吧翻译文件。有一次,为了确保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一个时间很紧的翻译任务,她白天在公司工作,夜晚等同事都走了之后悄悄留了下来,熬了一个通宵做翻译。夜幕降临,整幢楼就只有她一个人,寂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隔天她继续上班,夜晚继续留下来,又继续熬了一个通宵,终于将翻译工作做完。
即使在这样的时刻,她始终都坚信自己一定可以实现新的梦想。在偶尔心情低迷的时候,她会想起泰戈尔的那句话:“终有一天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所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
△ 春燕初来法国时
毕业工作两年之后,在财力和工作经历的双重准备后,她参加了法国五大商校联考,最终被所有自己申请的法国商校录取。她的最终选择是巴黎HEC商学院。
#4
从咨询、创业到出书:
挖掘人生的各种可能性
从HEC毕业后,春燕首先加入了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这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的企业,而她也是公司在巴黎办公室招聘的第一位亚洲人。在这里,她学到了许多非常严谨的方法论,尤其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尽快抓取框架、脉络、主要信息,并且进一步分析和给予客户建议。同时,她还必须学会在压力下高效工作,以及适应不同风格或者文化的团队和领导。
在咨询公司,她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但因为压力和工作量的原因,她在周末经常疲惫得只想休息,而无法继续发展她自从北京工作以来维持的一些爱好,比如她一直极其热爱的拉丁舞蹈课程。于是,她开始向外寻找新的机会,并且在50天内拿到了8份CDI合同(全职工作合同);自从在HEC开始参加各种企业招聘会以来,她用心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寻找和应聘工作的经验。最终,在咨询行业工作了差不多两年之后,她决定加入法国阿尔卡特集团的企业战略部;之后又被调到集团内部的全球客户交付部门,任职项目经理。在此过程中她与欧洲、美洲、亚洲等多个国家的同事进行沟通和共事,进一步加深了对于跨文化交际的了解与认知。
2014年下半年,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春燕决定报名参加集团的员工创业鼓励计划,辞职出来创业,从此专门做与中法或中欧事务相关的商务拓展、咨询和培训。在大企业工作固然稳定,但也可能缺乏挖掘自己更多潜力的机会。她不愿意从一开始就看到自己按部就班五年、十年后的未来,她需要新的挑战,需要测试自己的潜能,并且好奇新的道路可以带给她什么变化。于是,抱着满腔的热情,在饮尽一杯葡萄酒后,春燕创建了自己的中欧飞达咨询公司。
此时,她恰好在完成自己的第一本法文书:《决胜中国市场》。为了这本书,在过去几年的业余时间内,她已经采访了100多名中法商界精英,如今已经接近尾声。12月,她的书籍在法国正式出版,她在巴黎Cercle de l'Union interalliée俱乐部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三十多人到场。此后,法国媒体开始报道这本书,也开始有媒体邀请她去电视台参加节目。
△ 春燕参加电视节目访谈
而她因为写书所联系的中法商界精英,有些成为了飞达咨询公司的第一批客户,或者给她介绍了新客户。有一天,一个新的想法突然冒了出来:用法文撰写关于中国经济或其它主题的文章,再投稿到法国主流媒体。这个计划进展出乎意料的顺利,她的每篇文章最后都被采纳并发表;之后有的潜在客户也因为读到这些文章来找她合作。再后来,法国La Tribune《论坛报》也来主动邀请她成为 “中国视角”专栏的撰稿人。
创业后,她感受到的自然是潮水般的压力,但同时也很享受可以自己作各种决策、灵活安排工作时间、不用处理大企业复杂人际关系的自由。她需要迅速成长为一位面面俱到、具备不同能力的“超人”老板:从商务拓展、人际沟通、项目管理、再到企业宣传、与不同商业伙伴合作等,她都需要调动自己各方面的潜能。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她各方面的能力,也快速丰富了她的社会经验。如今,她的客户主要为法国企业,包括多家大型集团:空客集团、泰雷兹集团、皮尔法伯集团、法国纳唐集团、Orange 集团(原法国电信)……
今年2月份,她的第二本法文书在法国出版:《西哈诺、孔子与我:人在巴黎》。在这本书里,她描述了自己在江苏农村的童年、青少年时期的奋斗历程、以及在法国十八年以来的种种遭遇或观察,覆盖日常生活、职场和两性关系。其中很多故事折射了中法文化差异或者误解,甚至一些对于中国或者中国人的偏见。书中既有催人泪下的章节,也有许多让人忍俊不禁的时刻。对于春燕来说,写书是一种情怀,是她内心深处一直保留的理想主义的体现,也是与自己灵魂对话的过程。在码字的过程中,她笑过,她哭过,她反思过,也有过在深夜灵感爆发、一直到凌晨四五点还不能止笔的情形。
第二本书籍出版后,法国一些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比如费加罗报用了一整版来发表对她的采访。一些读者也给她写信反馈,提及他们阅读中有时不由得落泪,因为感同身受;这些回馈让春燕既感动又欣慰: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就是文字的力量、文学的魅力。而因为这本书的出版,她也收获了新的真诚的友谊。
这几年,法国一些主流媒体会定期邀请春燕,去参加关于中国的讨论或者辩论。她也一直尽量传达关于中国的客观信息和分析。但很多时候,她需要单枪匹马,面对站在不同立场上的其它嘉宾、甚至主持人。而她,只表达基于事实基础和个人三观的观点,哪怕有时会不符合西方的所谓“政治正确”。时不时也有一些法国网友,因为她观点的不同而在言辞对她进行人身攻击(而不是就观点和论据进行讨论),说她是“中国大外宣”、“被付钱去表达自己的观点”等。但她已经逐渐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在负面能量上尽量不浪费时间。所幸的是,她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法国和中国朋友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今后,以自己的微薄力量促进中法双方的更好了解、交流和合作,是她的一个心愿。她觉得每个人生下来都带有自己的使命,而这,应该就是她这辈子的一个使命。
#5
像风一样自由的女子
春燕一直没有忘记,在2003年来法国时她给自己制定的人生目标:“精神物质双丰收”。那个时候,她就决定,有一天她要在积累足够的人生经验后在业余时间开始写书,争取同时成为一位成功的商业女性和作家。
今后,她将继续在中法之间发展新的商务项目、继续用笔墨与自己的灵魂对话。
如今,她仍然在路上;但她的词典里,永远没有“放弃”这个词汇。
勿忘初心、回归本真、锻造自由而强大的心灵,这就是她对于人生幸福的定义。
正如同她在《西哈诺、孔子与我:人在巴黎》书末一个章节中所写:
“我是我命运的主人,我是我灵魂的船长,”
威廉·欧内斯特·亨利在《不可征服/ Invictus》中写道。这种自由和力量,是我建立一个幸福而充实的人生的根基。这也是巴黎教会我的:在这座极其美丽而优雅、但有时带有距离感并难以驯服的城市里,你不能让自己迷路:你必须倾听自己的心声,带着勇气、信心和决心去追求幸福。尽管会面临偏见,但我决定做一名自由的女性,因为这是我人生幸福的条件。
今日,我自由如风;明日,我将继续自由如风。
后记
« Cyrano, Confucius et moi : une Chinoise à Paris »/《西哈诺、孔子与我:人在巴黎》(法国l’Archipel出版社),自 2021 年 2 月 4 日起在书店和网站(Lisez、亚马逊、Fnac、iTunes ...)发售。此书也正在翻译成中文,敬请读者期待!
END